春节期间,探亲访友之余,出外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春节旅游高峰将至,文明旅游自入法三个月后,又一次放大到人们的视线中。众多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文明旅游入法,对游客的旅游行为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但入法后还需要各地有关部门、景区及旅行社等共同努力,文明旅游才能真正进入广大游客的心。
“春节里的文明旅游是让步于回家过年的人”
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许多人已经开始盘算春节的出游计划。江西、安徽等地一些旅行社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各线路价格较平时上涨三成以上。但大幅上涨的价格并没有消减人们旅游的热情,前往各大旅行社咨询和报团的人数仍居高不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专家彼得·奥登曾表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内旅游市场。而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旅游人次32.6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次9819万人次。
与此同时,春节期间,还有数十亿人次奔波在返乡团圆的路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文明旅游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比如春节里的文明旅游。春节对中国人而言是最重要的节日,忙碌了一年,人们最想同家人团聚。这时候的文明旅游就是先让步于回家过年的人,不堵住他们的返乡路。”
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姜江说,近年来,许多人更加青睐自驾游、自由行等旅行方式。春节期间,尤其是返乡高峰时段,公路、铁路、航空等几乎是满负荷运转。“建议春节出外旅游的人们错峰出行,不仅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也不会无意中阻碍他人回家团圆。”姜江说。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宏光说,春节期间,在出游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规则,还需要受到社会公德的约束,比如说,尊重各地的风土民情等。
不文明现象取证难文明旅游仍存管理盲区
如今,无论是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或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还是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或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都能见到中国游客的身影。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情越来越高涨,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凸显。
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旅游法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将《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促进旅游文明指南》两个文件的有关内容纳入了合同条款。
安徽徽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治龙说,从目前来看,文明旅游仅靠游客自觉不能令人满意,而通过一些法律、行政的手段,有助于推动游客的文明旅游程度更快提高。
“文明旅游入法在实践中会遭遇认定、执行以及规制的一系列问题。”郭治龙认为,对于不文明现象的取证、举证都存在难点,而且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发生在境外,实际认定就更加困难了。
“大多数不文明行为属于道德素质范畴,而不属于法律管制的范围。用法律来约束道德层面的问题很难,关键还需要游客内在的改变。”周孝正说。
多方协作助力游客养成良好旅游习惯
众多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法律规定为文明旅游提供了一个规范和方向,但完全依靠法律约束文明旅游行为鞭长莫及。关键还需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等多方协作,落实法律出台后“最后一公里”的措施配套,引导广大游客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李经龙说,以往景区内对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多是以罚代管为主。而对游客的教育是需要长线灌输的,只有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才能实现文明旅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说,不可否认,很多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是因景区客观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完备导致的。各旅游景区应完善服务设施,方便人们旅游出行;通过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手册、播放文明旅游宣传短片等方式,侧重对旅客的教育;适当加强景区人力监管和视频监控,加大监管力度。
姜江建议,在促进游客文明旅游方面,旅行社和导游应成为重要“抓手”,要完善旅游团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制定文明出游手册和教育规范,强化导游、领队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的提醒责任。“关于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基本法律和礼仪规范等内容,旅行社和导游有义务提前告知。此外,建议将文明旅游指南等作为合同附件或宣传资料,更好地引导游客。”
周孝正认为,文明旅游是文明出行的一部分,倡导文明旅游还需加强文明教育。“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必须认识到,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改善要从现在抓起,从每个人抓起。从遵守每一次交通规则,从捡起身边的塑料袋做起,精神文明的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新华社记者 程迪 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