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内地所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多彩色印刷,图文并茂。书中所配的历史插图,让有关历史故事更为形象化,小学生得以更直观地理解课本中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插图,在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功不可没。然而,由于配图人员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部分历史插图也存在着一些失误之处。如: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西门豹》插图中,一位年轻女性手捧托盘,盘中放着一串葡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初年,而葡萄是300年后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才传入内地。还有一个例子,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盘古开天地》插图中,左上方画着一个火红的太阳,太阳之中绘有一只两条腿的彩色小鸟。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中,三条腿的乌鸦才是太阳的象征。
对这些失误进行挑错,不是吹毛求疵,不是小题大做,更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因为小学生尚不具备辨别知识真伪的能力,他(她)们对课本上的内容多不加置疑地背诵记忆。与课文内容相配的历史插图,因其生动形象,更会在他(她)们的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这些错误历史插图,一旦被小学生们作为正确的知识接受下来,将和其他基础知识一起,在他(她)们童年的记忆中扎下根来,难以磨灭。由于大多数学生长大后,并没有机会接受相关的历史专业知识,这些错误的知识将陪伴其一生。更为可悲的是,多数人或许一生并不知道其错误。
目前,学界对中小学课本中历史插图的研究相对薄弱,这是有深刻原因的。它也反映出当前历史学术研究与历史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长期以来,多数历史研究人员过多地关注于严肃的学术研究,研究成果多以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形式存在,有关历史应用的成果较少。历史学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却不是死的,它是一门活生生的学问。历史的精髓在于求真,历史学的前途在于应用。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历史插图进行挑错,是将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应用于基础教育的一个尝试。
近年来,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有关历史插图进行研究,发表了《从历史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坐姿、家具与器物插图——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9期)、《从历史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车骑武器插图——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为例》(《宁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从历史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字书籍插图——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为例》(《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等研究成果。近日《大河报》等媒体披露的有关我的研究成果,仅是冰山一角。
近期有部分媒体将矛头指向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我认为这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有失公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贡献甚大,相对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而言,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历史插图的质量较高,错误也较少。刊载我的首篇有关研究成果的期刊是《课程?教材?教法》,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家期刊,这反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敢于正视自己失误的巨大勇气。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错误之所以屡屡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人教版课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希望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内的广大教材出版部门重视人们已经发现的各种文字、插图错误,及时订正,提高教材的出版质量,以更有利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希望教材出版部门与教材错误的发现者及时沟通,不要采取捂住盖住的方法。极力辩解,不肯承认错误,会招致社会大众的反感!人们可以原谅课本中的错误,却不会原谅不肯承认错误的态度。
也希望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的小学生家长朋友们,要正确看待小学语文课本中历史插图的失误,不要反应过度。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明]林俊《见素集》卷22《复胡士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籍中有不少文字错误,每一次校对都可能像打扫落叶一样发现。现代的各种出版物,包括字典和教材在内,也一样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只不过是数量多少有所不同罢了。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公开出版物的质量要求,不是对错误的零容忍,而是要求错误控制在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以内。因此,人们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错误也没有必要反应过度。相对于语言文字而言,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历史插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现阶段对历史插图的质量提出过高要求也是不现实的。随着有关研究的深入和出版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相信历史插图的质量会越来越高,会更能客观地反映历史真实,会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刘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