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承诺远离私人会所,要“做”不要“诺”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全省43. 15万名党员干部作出了‘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承诺;10个州市43580辆公车亮标识接受监督。”近日,云南省纪委副书记杨玉清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1月26日)
年终大考的警报已经拉响。各个单位能否经得住年终考核已是首要任务。据悉,云南省率先垂范,作出万名党员不进入私人会所的承诺,实地践行“八项规定”。
对于这一做法,值得鼓励与扩散,尤其是党员干部,理应在年终把握分寸,绷紧神经,切莫因过年聚会太过密集而失了方寸。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干部的自律性与纪律性,既肃清了队伍,也转变了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对于干部建设,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如果承诺仅仅只停留在表象,只是“一纸文件”或是“一个口号”,那么经过一段时间,这个承诺是否就会被抛之脑后,再也起不到一丝作用?况且,这种万人承诺书是否会存在着由于涉及范围特别广、参与人数特别多而导致监管不力,或者差异性监管?这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既然作出承诺,就要及时予以落实,并且及时跟进,做好监督与反馈。
可以把好消费关。控制党员干部消费地点,尤其是高档场所以及高级会所此类敏感地带,更是要做好来源登记。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高层干部来源登记。做好干部的晒工资工作。
适当调节娱乐模式。对于干部活动,不一定非要集体消费或是高档会所才能体现出档次,跳出这种固话的消费模式更有利于单位的长久发展。例如开冬季运动会,迎新茶话会都是不错的选择。
做好“八小时外”生活监督。自律是必须,外力是必然。做好监督工作是保证承诺书有效开展的必要手段。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工作时间“八小时”外也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鼓励成立监督小组,到私人会所不定时抽查;鼓励广大群众、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做好全民监督工作。
让承诺不要停之于口头,保证万名党员干部远离私人会所这一行动有效开展下去,就要采取方法让这一承诺成为长效机制。把好消费关、以新型娱乐方式替代传统消费模式,做好八小时外生活监督,方能使承诺永葆生机。
作者:郑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