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袁隆平说句话 ——不应该向超级水稻泼脏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北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9 19:19:06  文章录入:翱翔蓝天  责任编辑:lantian
 

  笔者赵光(内蒙古自治区瓜果蔬菜协会会长)

  近期,笔者关注了网上针对2014年安徽超级水稻遭遇稻瘟病菌严重侵袭,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的事件,以及引发出对袁隆平超级水稻强烈的质疑。同时也看到了袁隆平发表的《请别再向超级水稻泼脏水》的声明,并联想到笔者近期亲历参与的一项湖南超级水稻土壤改良田项目的示范,有感而发,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此次稻瘟病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安徽五河县。据笔者的了解,其受灾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在超级水稻推广初期,产量和抗性等各项指数还是基本达标的,发展情况是良好的。在这种情况下,稻农过于依赖水稻品种的高产、抗病和抗逆性等基因性能,而疏于稻田的标准化管理,不注重向土壤补充有机质、生物活性物质和全面营养成分,连续多年大量单一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严重退化和缺素,致使农作物免疫功能下降,抗病、抗逆性减弱,病害大量发生。

  二是,据当时气象中心的报告显示,安徽省在2014年较常年相比,冬、春、秋三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在夏末秋初又遭遇连阴雨,空气环境持续高湿,促成了罕见的稻瘟病大发生年份。以至最终爆发安徽水稻大面积减产和绝收的事件。

  其实像类似情况,在其它地区的其它农作物上,每年都在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如果耕地土壤退化和缺素状况不断加剧,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与治理,再加之遭遇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类似事件还会在全国其它农作物上不断重演。

  笔者于今年9月20日,参加了湖南省的一次《“康代”益生菌和“蒙羊淝”生物绿肥在超级水稻应用与示范现场评审会》。此示范项目的目的,主要针对稻农连年大量用化肥和农药,土壤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和各种病害大量发生等问题。通过有机肥、生物绿肥和益生菌肥的应用与示范,验证其在恢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抗病和抗逆性方面的实际效果。

  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案为:每亩稻田施用有机肥150公斤和复合肥25公斤作为底肥;每亩稻田在分蘖、抽穗和灌浆期各施入20公斤生物绿肥作为追肥;进入行间插墒时和抽穗期及花前、花后期,遇阴雨天针对稻瘟病,喷施益生菌剂120倍液作为叶面肥。

  方案实施完成后,项目评审组分别对宁乡和新宁县50亩超级水稻示范田,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并组织了现场评审会。

  评审结论为(摘要):“与习惯单一施用化肥农药的田块相比较,示范田实粒数增加了12.6%,结实率提高了10.2%,增产了13.6%。示范田纹枯病情指数为2.31%,与对照田的病情指数24.00%比较,其防治效果提高了90.38%;示范田稻曲病穂率为3.75%,与对照田的病穂率13.56%比较, 其防治效果提高了72.38%”。

  但实际情况是,稻农并没有完全落实预定的实施方案,而只落实了三分之一;尽管如此,从示范的结果看,还是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如果方案得以全面实施话,其结果会更加乐观。

  通过以上情况的分析,纵观网上对袁老超级水稻的质疑,笔者认为有些意见和建议是善意的、正面的,而且是具有建设性的。但是也有一些质疑者的观点是扭曲的、偏激的,甚至是站不住脚的。例如所谓:“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是炒作概念,浪费钱财,蒙骗国家,忽悠农民,已经到了必须揭露和制止的时候了”、“超级水稻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噱头,是一个虚拟的浮夸概念,没有任何科学意义和创新价值”等等。这种全面否定的观点和言辞,让我们感觉到好像又回到了文化大革命年代,造反派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

  我个人认为,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对袁隆平的评价非常恰当: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老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目前进入85岁高龄的袁老,还在默默的为培育杂交水稻的新品种,进行呕心沥血的坚守和耕耘,就凭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总是以极端的心态,对待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事业,自己无所事事,却热衷于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和混淆视听,专门以否定、诽谤和诋毁有成就的知名人士,来满足私欲或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言行与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是相违背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和摒弃。

  也有一些质疑者,以偏概全,单独强调种子的抗性因素,确避而不谈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土壤、肥料和管理等综合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受灾的全部责任归罪于种子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片面的,更是有失公正的。

  笔者认为,在农业种植领域中,优良品种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一个好的品种,必须具备良好的土壤环境,全营养的肥料配方和科学的田间管理。四者缺一不可。如果按照品种、土壤、肥料和管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来衡量,笔者认为前者占30%,后三者占70%。在栽培过程中,肥料和管理是最大的可变因素。

  单靠一粒种子的基因功能作用,就想做到一蹴而就、包罗万象,这不符合自然规律,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也不例外,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土壤是植物生育的基础,肥料是植物生长的粮食,田间管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措施。只有在土壤环境是良好的,肥料营养是全面充足的,管理措施是到位的前提下,种子作为植物合成的核心,才能够锦上添花。否则,再好的种子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笔者从多年从事农业项目的实践中,领悟到了传统农业“酿好肥、造好土、选好种、育好根”这一根本栽培之道,从研究微生物、利用绿色植物体,开发内蒙古有机肥资源入手,研发出生物绿肥和生态有机肥等系列产品。并采用以生态有机肥作为底肥、以生物绿肥作为追肥,以益生菌肥作为叶面肥的立体式、生态型、全营养供给系统和病害生物防治措施。在全国各地万亩农田中,实施了恢复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绿色、有机种植基地的应用与示范。

  结果表明,与习惯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方式相比,投入比降低了15—20%;农作物产量提高了25—30%;营养干物质含量明显提高,还原糖能够提高2—3度,商品优等果率高达95%;病害发生率普遍下降了80%—90%;土壤有机质、生物活性和全面营养成分明显提高,土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改良效果可以达到国家农田二级或一级标准。实现了用地与养地并举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近年来,由于农民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维持农业增产增收。而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致使病虫害大量发生,农作物减产减收,品质下降,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这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农田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和期待,政府、媒体和专家们,以及有识之士行动起来,针对我国农田土壤的状况,展开有意义、有价值的讨论,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共同努力遏制我国耕地土壤不断恶化的趋势;同时,建议政府加大指导、宣传和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在修复和改良土壤上下功夫,强化有机肥料的使用,实施科学用肥,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彻底治理和解决土壤退化和“缺素症”状况,这才是目前在农业种植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最后,笔者希望全社会对像袁老这样的科学家,应给予更多的尊重、鼓励与支持,对他们研究的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奖。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更不应该泼“脏水”。

来源链接:http://edu.nen.com.cn/system/2016/01/19/0188019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