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是生财之道,“官不聊生”又从何说起?
自八项规定以来,党员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但也有一种不同声音,认为福利减少了、行动不自由了,当公务员"越来越没意思了",甚至产生"官不聊生"的牢骚。(人民网6月6日)
出禁令、纠“四风”,取消那些本不该享有的待遇,消除那些百姓反感的特权,就是让公务员职业回归本来意义,让权力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正直的干部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政治生态。“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是做违规之事不易了,做规定之事更容易了。这种“不易”,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也让干部更安全。
“官不聊生”夸大其词不说,某种程度上亦反映了部分官员的“为官错位”思想,面对促使“官归正位”的条条禁令,发出“官不聊生”之叹,足见“官本位”思想于其已根深蒂固,认为“坐好车,喝好酒,出入酒店,办公舒适……”理应如此,视“以权谋私”为官之常态,或许这也正是其为官的初衷和追求吧。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习近平同志多次告诫领导干部:“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心正心灵,则业勤业精”。公职人员之所以是特殊群体,就在于其是“公共人”,而不是“经济人”。斤斤计较于物质利益、苦心孤诣于一己之私,根本不适合进入公职人员队伍。不从思想上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不具有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想当官。从古至今,为官者都当厚德载物,以人为本,公正廉明,两袖清风。但由于价值观的扭曲,某些人对官场的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认为当官就是等于发财。事实上,当官非但不能发财,身上更是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权利越大,身上背负的责任和义务也就越重,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也就越来越多。
“官不聊生”实乃官场正道。当干部不是为了享乐,而是要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总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追求,时时修身,事事省身,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目标,做深入群众,清正廉明的好干部。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待人以实、诚、善的好干部。